OSI七层模型:
计算机网络原理基础的重中之重
分为
1.物理层
此层是最容易掌握的层之一。简单地说,此层引用网络中使用的硬件的物理组件,是您将找到的最低层。设备使用电信号在二进制编号系统(1 和 0)中相互传输数据
例如,连接设备的以太网电缆,如下图所示:

2.数据链路层
数据链路层侧重于传输的物理寻址。它从网络层接收数据包(包括远程计算机的 IP 地址),并添加接收端点的物理 MAC地址。每台支持网络的计算机内部都有一个网络接口卡 (NIC),它带有一个唯一的 MAC 地址来识别它
MAC 地址由制造商设置并实际烧录到卡中;它们无法更改 – 尽管它们可以被欺骗。当信息通过网络发送时,它实际上是用于标识信息的确切发送位置的物理地址
MAC 地址由制造商设置并实际烧录到卡中;它们无法更改 – 尽管它们可以被欺骗。当信息通过网络发送时,它实际上是用于标识信息的确切发送位置的物理地址
3.网络层
OSI模型的第三层(网络层)是路由和重新组装数据的魔力发生的地方(从这些小块到更大的块)。首先,路由只是确定这些数据块应发送到的最佳路径
虽然这一层的一些协议准确地确定了数据到达设备的 “最佳” 路径,但我们只能在网络模块的这个阶段知道它们的存在。简而言之,这些协议包括 OSPF(开放最短路径优先)和 RIP(路由信息协议)。决定采用哪种路线的因素由以下因素决定:
- What path is the shortest? I.e. has the least amount of devices that the packet needs to travel across.
哪条路最短?即,数据包需要传输的设备数量最少。 - What path is the most reliable? I.e. have packets been lost on that path before?
什么路径最可靠?即,数据包之前是否在该路径上丢失过? - Which path has the faster physical connection? I.e. is one path using a copper connection (slower) or a fibre (considerably faster)?
哪条路径的物理连接速度更快?即,一条路径是使用铜缆连接(较慢)还是光纤(相当快)?
在这一层,一切都通过 IP 地址处理,例如 192.168.1.100。能够使用 IP 地址传输数据包的设备(例如路由器)称为第 3 层设备,因为它们能够在 OSI 模型的第三层工作

4.传输层
传输层核心协议:
1.TCP(能够保证数据完整传输)
2.UDP(只管发送数据,不管会不会丢失)
TCP优点 | TCP缺点 |
---|---|
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| 要求两台设备之间建立可靠连接。如果一小块数据未收到,则整个数据块都无法使用 |
能够同步两台设备,防止任何一方被数据淹没 | 慢速连接可能导致另一台设备瓶颈,因为接收计算机会一直占用连接 |
为保障可靠性执行更多处理流程 | TCP明显比UDP慢,因为使用该协议的设备需要做更多工作 |
评论(0)
暂无评论